笔趣阁 > 武侠仙侠 > 成语世界大冒险 > 第24章 孔仲尼问道(四)之‘父为子隐’

孔仲尼闻言一惊,著书立传,在这春秋时代可是万千读书人千思万想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?著书三千?不不不,子高兄太过誉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仲尼何德何能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,仲尼兄思想境界高远,言行学说先进,著书立传绝无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不不,子高兄,你这这折煞我了,折煞我了啊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不,仲尼兄是太过自谦虚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不,子高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双眸都隐含激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想我孔仲尼周游列国十四载,未曾想今日能得子高看重,恨不得早遇君三十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最终孔仲尼百般推托下,还是在陈语的热情下,感激的答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心头欢喜,他的一众弟子心中更是欢喜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陈语更是心头欢喜,经历此事,今天之事,想必肯定会出现在日后的《论语》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未来孔圣人的《论语》做背书,我看未来谁敢乱黑叶公,乱编出‘叶公好龙’的丑名。

        哼哼,这才是陈语想要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对了,仲尼兄,书名我有个建议,不如叫《孔氏论语》或者《论语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另外也借此将仲尼兄的学说,正式定个名字,不如就叫孔学?”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闻言深思片刻,开口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子高有心了,但是仲尼觉得不妥,孔学之名太过拘泥于一家一姓之学说,这不好,书名叫论语即可,至于学说之名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语面色一滞,孔仲尼果非凡人,极为敏感的察觉到其中隐藏的暗坑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未来的儒学今日定名为孔学,可能未来就不会有后世那么大的成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孔学,一家一姓一人之学,而儒学,却是天下人之学。

        儒学的‘儒’这个字太过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好过,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‘儒’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语咬咬牙,既然改不了你的名,那就由我来定你的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仲尼兄觉得孔学不好,那不如定名为‘儒学’,你看怎样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儒学?儒学!儒学!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心头一惊,越念越觉得这名字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!好!好啊!子高大才!儒者,人之需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语笑容灿烂:

        “是也,儒者,人之需,儒学,正是所有人都需要的学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名字好啊,就叫儒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大喜过闻,霍然站起来,对陈语一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子高定名,众弟子,快来谢过叶公为我等学说定名!”

        顿时,一众弟子恭敬佩服起身齐齐一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叶公定名!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语笑呵呵的笑的像个糟老头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明面上是他们大占了便宜,其实,是他对儒家的气运薅羊毛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他也不会让儒家吃亏。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此来,他已知来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听闻叶县大治,叶公大贤大才名传诸国,孔仲尼此来,说的明白点,明面上是要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,实际上就是来取经问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语的出现让孔仲尼意识到了他的学说,不,现在可以叫儒家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已经意识到儒家最大的缺陷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空有治国之道,却没有强国之法,所以才不得中原诸国重用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后的时间里,孔仲尼与一众弟子一直在叶县住下整整三个多月。

        陈语没有丝毫吝啬的将所有强国之法,科学之道,实用之术,乃至自然科技基础科目等东西全都传授了出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并且清晰的提出了一个四学说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是‘儒学治国,商学富国,工学强国,农学稳国。’

        闻听到这2000多年后的现代科学工商强国的理论。

        震撼的孔仲尼及一众弟子的眼光视野开拓了不知多少倍。

        包括孔仲尼在内和一众弟子,没有一人觉得商工农三学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最核心的原因,是因为儒学排在最前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听听,儒学治国!

        说穿了,儒学,是做人的学问,也是做官的学问。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身为未来的孔子孔圣人,他本人的道德思想境界已接近完美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年纪也是将近七十古稀之年,早已没有任何阴私欲望之念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现在所行所想所思所念,全都是想把自己心中的‘思想’展现给世人,让天下人一同来创造出,他理想中的大同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属于东方文化的‘乌托邦式’思想。

        《礼记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;男有分,女有归,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,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,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儒家大同思想。

        仔细看看,想想,这和现代社会主义是异曲同工的思想境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有什么不好的?

        没有!

        儒学并不是坏的,真正坏的是那些披着儒学皮的罪人恶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儒学是有偏颇的,有缺陷的,这是必需要承认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比如,这一天。

        孔仲尼与陈语讨论法治的问题,说了一个思想理念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《论语》中在后世让许多人诟病不已的一句。

        《论语·子路》第十三:“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“。

        很有意思的是,在原世界历史中,叶公的名字出现在这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叶公语孔子曰:“吾党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,而子证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孔子曰:“吾党之直者异于是。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语论语学的不精,他前面还得意着叶公之名会出现在论语中,叶公之名未来不会被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根本不知道,原来历史上叶公已经出现在论语中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也为他未来‘叶公治水’的美名变成‘叶公好龙’的丑名,埋下了真正的诱因!

        历史上,孔仲尼与叶公论政,两方各因各自不同的思想理念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事实的起因很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叶公告诉孔子说:“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,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,他便出来告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孔子说:“我家乡正直的人与这不同:父亲替儿子隐瞒,儿子替父亲隐瞒,正直就在这里面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就是历史上孔子与叶公之间曾发生过的‘叶公论政’。

(https://www.mbaoge.cc/36_36364/34076600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阁网:www.mbaoge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bao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