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女生频道 > 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 >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

宝钗当家

王夫人对于凤姐的功高盖主,一直是边利用边忌惮的。所以趁凤姐病了,赶紧提拔了三位代管家出来,随时准备取代凤姐。

这三位,一个是自己的大儿媳李纨,一个是庶女探春,还有一个便是宝钗。

宝钗和凤姐一样,也是王夫人娘家的亲戚,一个是兄弟的女儿,一个是姐妹的女儿,都叫外甥女儿,身份地位完全相同;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宝钗同时还是王夫人心目中的最佳儿媳人选,也就是荣国府未来的掌门人,这就比熙凤又进了一层。

——换言之,此时王夫人已经暗暗有指定宝钗要做未来儿媳妇、管家接班人的意思了。不然,便无法解释怎么会让一个未出阁的亲戚来插手贾家的事务了。

当然,话说得很是冠冕堂皇:“好孩子,你还是个妥当人,你兄弟妹妹们又小,我又没工夫,你替我辛苦两天,照看照看。凡有想不到的事,你来告诉我,别等老太太问出来,我没话回。那些人不好了,你只管说。他们不听,你来回我。别弄出大事来才好。”

——虽说凤姐病了,李纨无能,但如今已指定探春协助理事,如何王夫人就料定她两个加起来还是不行,非要巴巴儿地找个外人来管家?

书中明白写那探春协理后,众人原先不服,然而“只三四日后,几件事过手,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,只不过言语沉静性情和顺而已。”连凤姐也私下称扬“他虽是姑娘家,心里却事事明白,不过是言语谨慎;他又比我知书识字,更厉害一层了。”

从前凤姐一个人管家,如今李纨和探春两个人管理,而且探春不逊于凤姐,何以王夫人偏还觉得人手不够呢?

更何况即便迎春软弱,毕竟是贾府正主儿,且是长房贾赦之女,探春都来管家了,做姐姐的趁机锻炼一下又如何?哪怕为安邢夫人之心,也大可做个便宜人情。然而王夫人偏偏诸般不顾,侄女儿倒下,外甥女儿替上,硬是找藉口把宝钗推了出来,这岂不是针对贾母成天把“两个玉儿”挂在嘴边,视黛玉为自己人,而特地做出的一番表白吗?

对于王夫人来说,谁才是自己人?当然是宝钗。如果宝钗管得好,便可清楚地让老太太看看,她认定的这宝二奶奶人选有多么合适。

王夫人虽不管事,对宝玉的事却是绝对的上心,无比的积极。毕竟只有这一个宝贝指望,不能不操心。但她的审美眼光和人生选择与贾母大相径庭,所以为了回避矛盾,往往先斩后奏。此前提拔袭人,此后驱逐晴雯,都是做完了才回禀贾母的。此次委托宝钗管家,同样也是如此。但中选媳妇毕竟不同于选侍妾,不能直接给宝钗定了婚事,只能先派作管家,让园内外的人闻弦歌而知雅意。但同时她也怕贾母不高兴,所以特别叮嘱宝钗好好表现,“别等老太太问出来,我没话回。”

宝钗显然对这番暗示心领神会,也确实做得十分漂亮,充分地展示了理家之才,如探春那般得罪人的事一件没干,却提出承包到户的德政来。

第五十六回《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》中,探春忆起去赖家花园的感触:“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,谁知那么个园子,除他们带的花、吃的笋菜鱼虾之外,一年还有人包了去,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。从那日我才知道,一个破荷叶,一根枯草根子,都是值钱的。”

宝钗笑道:“真真膏粱纨绔之谈。虽是千金小姐,原不知这事,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,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《不自弃文》不成?”又说,“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;既可用,便值钱。难为你是个聪敏人,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,也可惜迟了。”

庚辰本在此双行夹批:“反点题,文法中又一变体也。”

两位侯门小姐对话,探春虽然聪明却是一派天真,宝钗却是阅历丰富饱经世故的口吻。这是因为探春自小呆在府中,不谙世事,不识稼穑;而宝钗却出身皇商之家,比贾府小姐更早地经历了荣衰兴亡,深知柴米人生的可贵,还识得当票子。因为父亲死得早,哥哥薛蟠不争气,她虽不能抛头露面,但可想而知暗地里是要关心着生意的,因此早已深谙经营之道。

探春笑道:“你这样一个通人,竟没看见子书?当日《姬子》有云:‘登利禄之场,处运筹之界者,窃尧舜之词,背孔孟之道。’”

关于《姬子》一书,遍查典籍终不可考。俞平伯曾有一篇专论文章中提出,这本书和这句语录很可能是探春杜撰的,“姬子”就是“自己”,这是作者借探春之口在讽刺宝钗,针贬世人。说的是那些见利忘义,满口仁义道德实则无恶不做,说一套做一套的小人;也讽刺当世“窃尧舜之词,背孔孟之道”的治国理念。

论过学问之后,探春接着提出包干到户的具体方案与远景来:“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,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,也不用临时忙乱;二则也不至作践,白辜负了东西;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,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;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。将此有余,以补不足。”

宝钗听了,笑赞道:“善哉,三年之内无饥馑矣!”

这毕竟是贾府内务,又涉及银钱,因此宝钗不便表现得太过热心,假装“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”,做出事不关己状,只是淡淡评价一句,却不参与意见;及至探春和李纨传进园中婆子来,把意思告诉了众人,过后再明确地问宝钗意见,宝钗方提醒:“幸于始者怠于终,缮其辞者嗜其利。”

这句话的意思是提醒探春:那些兴兴头头抱着赢利目的而来的人,开始表现得兴致很高,但很快就会懈怠的;越是善于花言巧语,就越喜欢占小便宜。

这又是宝钗精于人情世故的表现,但她不肯说得太直白,故意用古文排比说得文诌诌的,仿佛讨论诗词,正如她自己说的:“不拿学问提着,便都流入市俗去了。”

三人因人派职,一一指了老祝妈管竹子,老田妈管庄稼,这都是因事取名;及至说到管花儿的人选时,平儿举荐莺儿之母,宝钗却赶紧阻道:“断断使不得!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,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,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,叫那起人连我也小看了。”非常谨慎自重,绝不贻人口柄。

但宝钗并不是一味批评没有建设的人,在否决之后立刻又推荐了一个新的人选老叶妈,一则点明缘故:老叶妈与莺儿的娘极好,有不知道的自然会私下请教,派给老叶妈就等于派给莺儿妈是一样的;二则又卖了怡红院人情,从此会进一步笼络茗烟的娘这个有力帮衬。

平儿在此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新信息:莺儿已经认了叶妈做干娘,两家人和厚得很呢。

这也就是说,宝钗的贴身丫头莺儿和宝玉的心腹小厮茗烟成了干哥哥妹妹,那宝玉在外面的一举一动,还不尽由茗烟透露给莺儿,再让宝钗尽在掌握么?

接着探春等再次叫进众婆子来,一一明示:某人管某处,按四季除家中定例用多少外,余者任凭取利,到年终算账。

主意是探春出的,当众训话的却是宝钗,且高瞻远瞩深入浅出地说了一套大道理,先说:“我替你们算出来了,有限的几宗事……”清清楚楚布置了各人的差使,又道,“他们既辛苦闹一年,也要叫他们剩些,粘补粘补自家。虽是兴利节用为纲,然亦不可太啬。”然后又提出有职的也当拿些钱出来分润给无职的,“他们也沾补了些利息,你们有照顾不到,他们就替你照顾了。”

有职之人白得一笔收益自是人人欢喜,“那不得管的也听见每到年终又无故得分钱,也都欢喜起来”,岂不人人称好?

宝钗这时已经不再回避,非但长篇大论,且搬出王夫人来自抬身分:“不然,我也不该管这事;你们一般听见,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,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儿,别的姑娘又小,托我照看照看。我若不依,分明是叫姨娘操心。你们奶奶又多病多痛,家务也忙。我原是个闲人,便是个街坊邻居,也要帮着些,何况是亲姨娘托我。我免不得去小就大,讲不起众人嫌我。倘或我只顾了小分沽名钓誉,那时酒醉赌博生出事来,我怎么见姨娘?你们那时后悔也迟了,就连你们素日的老脸也都丢了。”

先施了恩,又立了威,然后再次笼络人心,落实业绩:“我如今替你们想出这个额外的进益来,也为大家齐心把这园里周全得谨谨慎慎,且不用他们操心,他们心里岂不敬服?也不枉替你们筹画进益,既能夺他们之权,生你们这利,又可以省无益之费,分他们之忧。你们去细想想这话!”众人听了,无不叹服,欢声鼎沸地称诵不迭。

李纨、探春、宝钗一起管家,李纨再次显露了自己的无能,探春虽然“兴利除宿弊”,展露才华,然而不但得罪了赵姨娘、刁奴、买办一干人,甚至暗伤了李纨;而宝钗却“小惠全大体”,包干到户,大获民心。

——这次改革让宝钗进一步赢得了好名声,得罪人的事却全让探春做了。

此后,谁不真心拥戴宝钗,不把宝钗当作管家奶奶、未来的宝二奶奶看待呢?

宝钗的心机由此可见一斑,上头有王夫人撑腰,下面有众仆人拥戴,宝玉身边还埋下了袭人和茗烟,出去进来都有耳报神,真是,四面八方都埋伏下了,还怕有求不应么?

(https://www.mbaoge.cc/45_45164/41791317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阁网:www.mbaoge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baoge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