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都市职场 > 大穿越神戒 > 第140章 声东击西

这时,太史慈言道:“大哥不必动身,我与三哥为前部,二哥和翼德随后接应便可,匈奴人虽多,但都不通战法,我与三哥发动一次飞射突击以后,匈奴人便会大乱,到那时,二哥和翼德一起奋进,文远再引兵杀出,我和三哥再迂回冲杀,如此三路夹击,定可大破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了太史慈的话,林南高兴的说道:“四弟能如此明了战法,为兄甚是宽慰啊,四弟所言甚善,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啊?”

        张飞道:“子义说的没错,凭近卫四团的两万人,我们一定能大破十万匈奴铁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而张合和赵云也点头表示认同,不过,营中的其余将领除了表示赞同以外,更是纷纷要求参战,以便能分到一杯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,刘晔说道:“虽然我军已是精锐之师,但毕竟人数不多,所经战阵也少,而匈奴兵却是久经沙场,并有十万之众,所以,我们还不能轻敌,晔以为,除了于禁将军留守以外,近卫军应全军出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南想想说道:“子扬之言有理,我们还不能轻敌啊,所以,近卫军应全军齐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见众人没有什么异议,而救兵又如救火一般,林南便赶紧命赵云等人去整顿兵马,准备出发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,林南也对于禁郑重的说道:“文则,我走以后,云中可就交给你了,你可一定要守好云中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于禁抱拳说道:“大人放心,城在人在,城破人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见于禁很有信心,林南便道:“我知文则能当此任,但我还是把刘晔留下,以助你守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南说完,刘晔于禁二人便躬身领命。

        校场上,一切准备妥当以后,点齐兵马,近卫众将便准备出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史慈更是兴奋。自从上次窝囊的赢了一回匈奴人以后,太史慈便拼命的练军,就想在草原上和匈奴铁骑一较高下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他挥舞大枪。吆喝着士卒,列队指挥得心应手,行军阵法井井有条,俨然一副久经沙场的大将模样,丝毫看不出他竟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。等了半天,也没见林南和侍卫营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太史慈便派遣自己旗下的传令兵来请林南,希望能快些出发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传令兵回来时,非但没有请出林南,还带来了林南的命令:“解散回营,大帐开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军令不可违,太史慈只好放下自己的大枪,命令士兵回营休息。而自己则郁闷的来到了中军大帐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听斥候报告说有将近十万的匈奴兵进犯定襄,张辽便赶忙向林南汇报军情,同时,也赶紧整顿士兵,召集百姓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切准备妥当,张辽便赶紧登上了城头。

        站在城头上一看,匈奴兵虽然离城仍有数里之遥,但漫天的尘土却飞扬而来,而轰鸣的马蹄声也震得大地微微发颤。

        见匈奴人来的很快,张辽也不由得暗自心惊:“匈奴铁骑。来去如风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可让张辽奇怪的是,匈奴人来了以后,却没有立即攻城,而是安营扎寨。将定襄城层层包围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了半天,见匈奴人来来往往的悠闲样子,张辽便料定匈奴人不会发起进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张辽便遣散了百姓,让众百姓先回家安居,不过。张辽也不敢太过大意,便和侯成商量轮番守城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侯成守了一天,匈奴人也没有要攻城的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傍晚,张辽便来接替侯成,而望着城外连绵的匈奴大营,悠闲的匈奴士兵,张辽便越发感到奇怪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张辽守了一夜,匈奴人依然没有攻城。

        早上,侯成来接替张辽,看着悠闲的匈奴士兵,侯成也郁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自己的太守府,吃罢早饭,躺在床上,张辽竟辗转难眠。

        尽管一夜未睡,但他的头脑却异常的清明,也许,是因为他太过紧张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围而不攻,匈奴人的用意是什么呢?张辽百思不解。

        难道,匈奴人另有企图?

        想了半天,终于,一个可怕的念头涌了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张辽又连忙起床披挂,来到城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见张辽没有休息,竟又回到了城头,侯成不禁很是奇怪。

        仔细的观察了一遍匈奴大营,张辽问侯成道:“匈奴人今天的炊饮烟火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侯成答道:“较为稀疏,似乎不像是十万之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辽点头道:“这就对了,匈奴人另有企图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侯成想想道:“那,别的地方恐怕危险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辽道:“别的地方倒是无所谓,就怕是主公那里出问题啊,所以,我们不能闲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旋即,张辽又笑笑说道:“不过,我们现在却可以闲着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张辽便叫过来一队士兵,命他们如此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那队士兵退下以后,张辽便把侯成也拽下了城楼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太史慈回到中军大帐一看,人还真挺全,王粲、崔言、田畴、骆符、四大参谋和营中众将居然都在,一见这么多人,太史慈也不敢造次,只好对林南施了一礼,在自己的座位上无奈的坐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见人到齐了,林南便对贾诩说道:“文和,你给我们一个不出兵的理由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贾诩先起身对林南施了一礼,接着又转身对众将说道:“各位,是我不让主公出兵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听贾诩这么说,近卫众将都狠狠的盯着贾诩看,那种形势,如果贾诩说不出个一二三四来,便要群起而攻之了,而其余的人也都疑惑的看着贾诩,想看看贾诩到底能说出什么理由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贾诩却并没有理会众人的眼神,笑着说道:“之所以不让主公出兵,是因为诩以为,匈奴人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定襄,而是主公,匈奴人犯定襄,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,而匈奴人的真正企图,便是在主公援助定襄的半路上伏击主公,所以,主公若是出兵救助定襄,正好就中了匈奴人的奸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贾诩说完,太史慈便起身说道:“军师所言有理,只是,不知军师有何凭证?若是匈奴人的目的真是定襄,那定襄可就危险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贾诩道:“以张文远之能,再加上定襄城中的数万军民,面对不善攻城的匈奴人,守住定襄应该不是难事。所以,即使主公不去援助定襄,十日之内,定襄亦无大碍,而我们现在要做的,就是要多派斥候,打探匈奴大队人马的踪迹,同时,还要加强与朔方、五原的联系,早日明了匈奴人的真正意图,将计就计,争取可以在草原上合歼匈奴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史慈想了想,便也无奈的坐了回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即,沮授说道:“文和之言有理,授以为,我们确实应该先弄清楚匈奴人的动向,并且,我们都低估了匈奴人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听沮授这么说,众人又都疑惑的看着沮授。

        沮授接着说道:“自北匈奴远遁以来,南匈奴便分裂为左右两部,名义上,右贤王是匈奴左右两部的共主,但匈奴左部却一直都不把右贤王当作单于,而是把左贤王当作自己的单于,可由于前日左贤王的战死,匈奴左部便乱作一团,而右贤王也乘机欲吞并匈奴左部,所以,在主公的威胁下,匈奴的左右两部竟有合并之势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对于中原这块南水宝地,匈奴左右两部都不愿错过,所以,每次入侵中原,匈奴左右两部向来都是齐出的,只是由于前日左贤王太过急躁了些,导致兵败身死,而右贤王又忙着干预匈奴左部的事务,所以,这些日子匈奴人才没有再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,我们已经发现了两路匈奴人,一路十万人,一路五千人,很明显,五千人的一路绝不是匈奴人的主力,而此次入侵并州,由于左贤王的教训,匈奴的左右两部更是应该齐出,所以,授以为,在并州的边境,应该还有一路匈奴人的主力在蠢蠢欲动,或者,那路匈奴人已经侵入并州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匈奴人先佯攻雁门,以为佯攻定襄做掩饰,而佯攻定襄,却是为了引出主公,以半路击之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主公暂时还不能轻出,我们一定要弄清敌情,弄清匈奴人的大致位置和真正动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沮授说完,林南便点头说道:“两位军师说的有理,现在急着出兵,真是有些急躁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南说完,就听帐外传令兵禀报:雁门军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林南摆手说道:“进来!”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传令兵飞快了跑了进来,跪倒在案前,呈上了军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林南打开一看,只见上面写道:“管亥将军已入雁门,匈奴人在佯攻,恐另有所图,雁门太守顾雍字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,林南便把军情传给了众人。同时,也笑着说道:“这个顾元叹,也通晓几分军事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待众人看完以后,刘晔便道:“匈奴人佯攻雁门,这是意料之中的事,五千匈奴骑兵是攻不下坚城的,只是不知匈奴人是否也在佯攻定襄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南道:“不管怎么样,我们只能加派人手打探军情了,同行,命令朔方和五原也多注意一下定襄的形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这样,一场计划中的大战暂时停滞了下来。(未完待续。)

(https://www.mbaoge.cc/6_6192/43281609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阁网:www.mbaoge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baoge.cc